国际在线报道(驻英国记者 张哲):英国是中国留学生到欧洲留学的首选之地,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发展也十分迅速。27日,第六次中英教育部长级磋商会议在伦敦举行。
由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与英国教育部、英国商务创新技能部等部门当天举行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就加强中英教育合作充分交流了看法。首次召开的中英大学合作高峰论坛(圆桌会议)吸引了来自两国40所大学的校长参加。袁贵仁发表讲话说,中英教育合作已经成为两国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合作起步早。英国是较早同新中国开展教育合作的国家之一。第二是交流规模大。英国是进入(意为接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欧洲国家。目前在英国学习深造的中国学生有12万人。近年来,英国来华留学的学生也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第三个特点是互动机制化。双方签署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等一系列协议和备忘录。四是形式多样化。双方建立了高校暨科研团队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开展大学生赴英工作实习项目。”
英国高教科研国务大臣韦利特在讲话中表示希望,中英教育合作能够持续走向深入。“今天这个圆桌会议目的是启动有关的教育伙伴项目、学术研究交流、并且鼓励我们两国之间学生流动性的加强。我们想要关注的三个重点主题是项目协作、研究合作和学生的流动。我们非常期待这个圆桌会议能够提出实际的建议,让我们能够在这三个领域取得进展。”
经过一天的会议,中英双方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及语言教学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确定了未来3年中英教育伙伴行动计划,达成了广泛共识。磋商会后,袁贵仁和英国教育大臣戈夫共同签署了《中英教育伙伴行动计划》。两国高校之间还签署了11项合作备忘录。韦利特在磋商结束后表示,英国将采取更多举措,鼓励英国学生前去中国留学。“我们想看到的是英国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去中国学习。我们会沿袭诺丁汉大学的创举,已经有900名学生参与了有关中国和汉语的入门课程,这使他们充分地了解有关内容,然后到和诺丁汉相似的校园去学习。这一创举非常有效地鼓励了更多的英国学生去中国学习。今天披露的一个重要事实是按我们的人口比例来说,去中国学习的英国人和到英国来学习的中国人比例是一样的。就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少得多,所以人数也少得多。”
中国教育部负责国际合作的官员张秀琴认为,和前5次磋商相比,本次会议具有新的特点,中英教育合作很有潜力。“第六次的教育部长磋商级的会议内容跟前几次不一样的,就是更加强调了合作科研。这是根据两国经济发展需求(而定的),也符合我们国家十二五规划,就是在一些面对全球共同挑战或者双方各自国家建设需要的领域加强合作科研。我觉得中英之间教育合作潜力非常大。第一这是有民众基础,两国的高校校长这次举行了圆桌会议,另外学生之间也有到对方国家学习进修的期望。更大的呢,现在是国际的一个趋势,就是要促动人员之间的流动,特别是年轻人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