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斯)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
在今天上午开幕的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审查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中提出,全面实施“科技北京”战略。
同时,全力以赴做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用好用足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发挥其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
着力整合创新要素,加强创新制度建设,全力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持续推进竞争力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和全国创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惠及人民、文化彰显魅力、城市服务生活、绿色塑造未来、改革激发活力、开放实现共赢等七个方面。
未来五年,本市居民的收入将得到较快增加,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努力让所有劳动者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提前采访·如何出炉
一步——
首次大规模长时间征民意
这份7万多字的“十二五”规划是如何出炉的?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揭秘”起草过程。
2010年5月-8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历时三个多月的公众参与活动,以及四场市民建言会。近1.9万市民参加了活动,征集建言1.7万余条。在北京市五年规划编制中,这样大规模长时间地征集建议还属首次。
建言人既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孩子。
二步——
47位国内外专家参与
其次,由4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全程参与规划的咨询、指导、论证。
同时,市人大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关于制定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几个重要问题的建议”。代表们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调研、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听取群众意见。
三步——
集中起草时间超94天
最后,在以上众多渠道征集意见后,“十二五”规划进入纲要起草阶段。规划纲要起草小组先后16次集中起草,组织召开了100多次研讨会。
为了广泛吸收国内外规划编制经验,查阅各类文献资料超过10000册,专门组织力量翻译了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发展规划,学习国际城市的经验。
规划编制期间,利用上海、广东等省市发改委来北京考察的机会,积极与兄弟省市进行交流。
累计集中起草时间超过94天,“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赵磊介绍说。
“十二五”规划·最大特点
北京首提建国家创新中心
此次将“创新驱动发展”专门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单独一篇,并且首次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
据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介绍,这在历次的五年规划中还是第一次。
从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十二五”发展的理念,就是强调“创新”。
“十一五”规划关于创新的内容为单独一章,而在“十二五”中则加大比重,作为首要任务,独立成篇。
●提前解读“创新”
为何提出创新驱动发展?
赵磊表示,十七大报告提出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怎么样把人才吸引过来?
这一章首先提到构建创新平台。这个平台已经建立,叫“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平台”,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这里实现创新资源的积聚。
第二是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千人计划”、“海聚工程”,中关村还有“高聚工程”,就是高端人才的积聚工程。这些都是为了把人才吸引过来。
第三个是科技与资本的支持,强调政府资金支持,包括在中关村要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制度。
100项示范项目咋实施?
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在“十二五”期间要实施100项重点示范项目,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比如S1线就是使用了“十一五”的创新成果,叫“中低速磁悬浮”。
在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上,提出打造“两城两带”。“两城”指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两带中,南部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包括亦庄和大兴、房山。北部是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以昌平和海淀为主,打造研发服务高地。
“十二五”规划·有何不同
“十一五”攻盲区“十二五”讲覆盖
“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相比有何不同?据赵磊介绍,首先是“十一五”期间主攻盲区,在“十二五”要达到全覆盖。
如社会保障在“十一五”期间从无到有,如“一老一小”、养老和老人医疗。“十二五”期间,则要从有到向制度整合迈进。如把“一老一小”和农村医疗保险,怎么整合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
第二个变化是,社会保障向全覆盖转变。
第三个转变是社会福利,由原来的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住房方面,“全面实现市民住有所居”是首次提出的。“十二五”保障房要占总住房供给量的60%,住房市场将面向中低收入者。
“十一五”强调经济增速“十二五”更关注幸福
此外,“十一五”中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十二五”则把笔墨重点放在“如何让老百姓过得更舒服、更幸福”。
例如城市功能完善在“十一五”期间提到的较少,主要讲怎么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十二五”就解决怎么管的问题,要发挥它的效益。比如修了地铁,出了地铁接驳不好,管理功能依然没有完善,要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本版文/记者陈斯陶颖实习记者赵颖彦
十二五规划(草案)
“十二五”北京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开放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