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如果我能跟胡主席说句话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1/1/20 4:20:44    浏览数:906

“如果我能跟胡主席说句话”

作者 熊敏,李关云

胡锦涛访美的第一顿晚餐,是奥巴马设在白宫家庭饭厅的私人晚宴。

美国东部时间1月18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进晚餐。这是胡锦涛与奥巴马的第7次会晤,也是级别最高的一次国事访问。

1月18日下午,胡锦涛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当胡主席离开机场时,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向在场记者发放了胡锦涛的书面讲话。

胡在书面发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这次访问美国,目的是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推动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中美高层在这一点上早已达成共识。

4天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一场描述未来中美关系的演讲中说:“我相信你们在未来几周内将不断地听到这三个词——积极、合作、全面。”

这些并非空洞的官方辞令。中美两国的猜忌与信任一样,从未消失,部分美国人担心崛起的中国要寻求世界霸权,而部分中国人则担心美国会抑制中国的崛起。

观察家指出,奥巴马能否在中国关心的一揽子事务上给出合理答案,胡锦涛能否通过在美的访问及演讲减少美国人对中国的不安——将影响这场访问的成败。

美国各阶层的“致胡锦涛信”

“对于美国的失业问题,我不责怪中国,而是我们的大企业太贪婪,为了利润把工厂搬迁了。”

胡锦涛到访前夕,美国各路利益集团竞相发布“致胡锦涛信”,表达各自的诉求。

美国金融界希望中方进一步放开金融服务市场,少数国会议员要求奥巴马继续施压人民币升值。

如纽约州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uck Schumer) ,在1月17日公布了旨在惩罚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做法的最新议案。而一些美国企业界的代表,则抱怨在中国的商业活动遭到了中国监管机构的歧视。

但普通美国民众,与这些政客的诉求并不一致。

“如果我能跟胡锦涛说上话,我想告诉他,我们美国人将尽一切努力挽回就业。”来自密歇根州福特汽车工厂的一名汽车工人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这个名叫哈克尔(Frank Harkel)的工人,当天代表地方工会来华盛顿出差,恰好与胡锦涛主席住在同一个酒店。18日晚间,他在酒店附近巧遇迎接胡锦涛的当地华人团体,便好奇地驻足观看。

美国汽车业受国际贸易影响最为明显,也是金融危机后受创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哈克尔虽然没有去过中国,却对中国并不陌生。“中国是个大国,在经济上很有竞争力。”他说,中国的工厂夺走了他工厂的部分订单。

哈克尔的工厂生产汽车配件,由于国外竞争和国内经济衰退,过去5年工厂的人数从3500人减少到只有700人。来自中国的竞争正是其中之一。

但哈克尔说,他并不责怪中国,这不同于华盛顿的工会领袖们对中国的态度。美国工会历来是对华贸易最强大的反对政治势力之一。

就哈克尔的言论来看,这些工会并不能代表所有美国工人的声音。“对于美国的失业问题,我不责怪中国,而是我们的大企业太贪婪,为了利润把工厂搬迁了。”哈克尔还补充道,跟他的工厂抢饭碗的,并不只有中国,墨西哥和印度的工厂同样抢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诉求应对

美国政府对自身经济治理的缺陷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胡锦涛到访之际,美国政界主张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继续施压中国的声音继续存在。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曾对媒体表示,美国责怪中国通过操纵汇率控制美国市场的说法并不合理。因为中国输美的产品中,有很大部分由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生产,再返回美国本土销售,大部分利润被这些跨国公司掌控。

比这更为严重的是,美国政府对自身经济治理的缺陷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胡锦涛在接受美国媒体书面采访时曾提出,美国要保证美元安全。而这一点,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早先的中美关系演讲中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

此外,在中国多年要求的美国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方面,也没有得到美国商务部的明确答复。最近一次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接受媒体采访时,仅表示美国将对中国的要求予以考虑。

对于中国主张的出口控制改革,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于去年拿出实际行动,下令相关部委自查现有出口控制程序并提交改革建议,但目前尚无进一步结果。

相比之下,中国对于美方的诉求则积极应对。人民币名义汇率自2010年6月恢复升值以来,升值幅度达3%。曾受美方诟病的中国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也得到了中国科技部的修订。

安全防务重塑信任

中美在一些战略安全问题上都没有太大的妥协余地。

近期中美在安全与防务上噪音不止。美国在军事安全方面,也有很多话想对到访的胡锦涛表达。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正在中国访问之际,中国隐形战机J-20试飞成功,惊动了美国军方敏感的神经。《华尔街日报》在试飞图片流传的当天将这则消息刊登在报纸头版,此后美国媒体关于中国军事实力深不可测的讨论至今未散。

中国对美国的不安全感也有增加。去年底,奥巴马访问中国周边的亚洲数国,被中国媒体解读为“围着中国走一圈”。这与奥巴马执政后提出重返亚洲策略一道,被中国视作是美国联合亚洲其他国家力量来遏制中国的表现。

西方媒体报道说,亚洲一些在经济上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的国家,却在战略安全领域希望美国出手对中国进行遏制,避免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战略和安全领域的威胁。

胡锦涛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断然否定了中国与亚洲关系紧张的说法。“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包括中美关系,都在稳步增长。”胡锦涛说。

但美国政府的某些部门依然对鼓吹“亚洲需要美国的保护”的说法热情高涨。

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研究专家李侃如认为,对美国而言,答应这种诉求是非常愚蠢的,他认为如果美国真的向中国施加压力的话,结果就是中国仍然可以持续从亚洲区域经济发展中获益,而美国却白白地付出成本没有回报。

但两国元首能否在本次访问中就关键的安全问题达成共识,现在尚无定论。

中美在一些战略安全问题上都没有太大的妥协余地。“美国不会停止对台售武;不会停止打西藏牌;不会放弃在亚洲防范和制衡中国的战略;在国际问题上需要中国合作时,不会放弃向中国施压的手段。”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教授最近指出。

反观中国,对美国一段时期以来大加指责的一些基本立场和政策也不会轻易改变,比如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上把该地区的稳定放在首位。

“中美双方在前一阶段对彼此寄于过高希望,却导致彼此失望之后,现在开始走出重新建立相互信任的步伐。”吴心伯指出。

美方要做的固然更多,但留给中方的任务也不轻,增进美国人民对中国的感情就是其中之一。

复杂和无所适从可谓是如今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感受。这使他们很容易受到某些主张的教唆。

哈克尔的看法或许颇能代表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的真实心态: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便宜,生产效率高,跟自己抢饭碗;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充满向往。

以至于,当记者问他对中国的看法时,他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分享到: